美国建国时间虽然比较短,其增长率比欧洲要高出约一倍多,但始终也没有超过5%这个平均值。
实际上,治理产能过剩已经很多年,但政策出了不少,效果却不尽人意。上海证券宏观分析师胡月晓强调,中国产能过剩、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三者是同一根藤上结的三个瓜,即产能过剩表现为落后产能太多,淘汰了落后产能,产能过剩问题就不存在了,结构调整也解决了。
杨为敩强调,在此次公布的19个行业里面,有一些产能过剩的行业比如味精、柠檬酸等行业以前很少被提到,但这次基本都把淘汰落后产能的目标落实到了具体的企业,可见此次政府的调研工作更为细致,决心亦更大。以后会有更多的淘汰落后产能名单被公布,...此次如此细致的淘汰落后名单显示,政府这次行动是非常严肃的,意在经济结构的调整,且为容忍必要的阵痛亦做好了准备。而落后产能的特点是前期投入少,但运营成本高,即可以很快上马,但效率较低。尽管中国政府此前多次出台政策淘汰落后化解产能过剩,最后效果甚微,亦引发此次政策执行效力遭受质疑,但业界人士和专家提到,这一次或许有所不同,当前新政府提出底线思维推动改革,并决意容忍经济增速放缓,以通过化解产能过剩促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此次新政或正是良好的开端。在他看来,在需求快速扩张时期,没有落后产能的扩张,需求也得不到满足。
这次短期可能会有效果,但如没有全社会统一标准和限制措置执行到位,当需求反弹时,落后产能又会出现,比如每次煤炭热必然导致小煤井重开一样。此次淘汰落后产能政策涉及水泥行业的527家企业,大概淘汰总量达到9,208万吨的过剩产能。其特点既与2003-2007年期间的防过热不同,也与2008年以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不同。
汽车、住房市场降温不仅影响到汽车业、地产业,而且影响到重化工原材料、装备制造、能源、交通等多个产业,导致需求增速下降。近期围绕中国经济政策的取向,又出现了各种争议。这是一个以转型升级主导的新时期,宏观经济政策也必须做出相应调整。在促进信息消费方面,强调把握好市场导向、改革推进、需求引领、有序安全发展的原则,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
1~9月累计同比增速为-1.8%,比2011年同期大幅回落28.8个百分点。特别是我国30多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靠的是改革开放。
但应通过努力,进入适度回升态势。力求使经济增长率的下移成为一个逐步渐进的过程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下移,社会各方面都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潜在经济增长率的下移是一个大幅度的突变过程,还是一个可以逐步渐进的过程?有学者提出,从国际经验看,二战后成功追赶型国家在高速增长期之后, 经济增长率下台阶时,都是大幅下降约30%—40%。所谓通过努力,主要是:一要抓改革,使微观搞活,激活企业的活力。第二种情况,有的国家则表现为相对平稳的渐进过程。
财政收入若大幅下降,则会使财政支持的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社会保障的扩大,都遇到困难。不同意见的讨论是正常的、有益的。由当前各种经济指标的表现来看,本轮经济回升目前呈现出弱回升的特点。近来,中国经济增速超预期回落,经济走势如何?国内外各界广为关注。
比如,先由高速(10%)降到中高速(8%—9%),再降到中速(7%—8%),再降到中低速(6%—7%),然后降到低速(5%以下)等,分阶段地进行。改革开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红利。
如美国,20世纪90年代由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了潜在经济增长率的上移。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以8%的平均增速,可以再维持20年。
2013年、2014年有望小幅上升我们不应再走强回升的老路,但应通过努力,进入适度回升态势在潜在经济增长率下移过程中,经济增速的波动态势将会怎样?是不是经济增速一年比一年低?笔者认为,在潜在经济增长率下移过程中,就年度经济增长率来说,并不一定是直线下落的,年度间仍会有高低起伏波动。有学者提出,2013年中国经济可能面临大底,经济增长率可能会下降到7%,甚至大幅降至5%至6%。三是对于当前的宏观调控政策来说,还有一定的放松空间,特别是当前物价涨幅较低。如韩国,经济增长率由20世纪60—70年代的年均9%左右,降到20世纪80—90年代中期的8%左右,再降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4%左右。1~12月累计比上年同期增长12.8%,比上年同期大幅回落12.2个百分点。其二,经济增速偏低,会影响国家财政收入。
二要抓转方式、调结构,着力扩大消费,以及扩大有助于提高消费能力的投资。有学者预测,中国经济增长率在2014年以后将强劲反弹,以9%的增速继续高速增长15年。
我国将在2015年左右,潜在经济增长率由过去10%的高速降到6%—7%的中速,降幅亦为30%—40%,下一个较大台阶。各种不同意见都有其理由,究竟哪一种对,现在还很难说,要靠今后的实践来检验。
总之,在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增速太高,如冲出10%,会恶化经济结构,造成宏观经济效率损失,不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难以持续;而增速偏低,如低于8%,也会恶化经济结构,造成宏观经济效率损失,不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难以持续。这样,在第10轮经济周期中,GDP增长率整个上升过程由2000年至2007年,共延长8年。
其四,经济增速偏低,市场上容易产生悲观预期,不利于市场信心的稳定。如果经济增长率过快、过急地下落,有可能引起经济和社会的震荡。这里,我们主要以潜在经济增长率问题为线索,对当前与未来五年中国宏观经济走势所涉及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探讨。有学者提出,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在2015年左右将由过去10%的高速降到6%—7%的中速,降幅为30%—40%,下一个较大台阶。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学部副主任,研究员,博导,全国政协委员) 进入 刘树成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中国经济 。有学者分析,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在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为8%—9%,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为7%—8%。
由此,带来的是经济大起大落的大幅度波动。如日本,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经济增长率由原来的年均9%以上,猛降为4%左右。
所以我们这里主要探讨近五年的经济走势,可能还比较好把握一些。实践表明,在我国,经济增长率如果冲出10%,就会使经济运行出现偏快或过热的状况而难以为继。
今后的经济发展,依然要靠改革开放。对未来中国经济走势的不同预测6%至7%说,8%说,9%说,分阶段说对未来中国经济走势的预测,可梳理为以下四种有代表性的意见:6%至7%说。也就是说,经济在增长与波动的运行中,一旦回升,就回升得很猛烈,GDP增长率在短短一两年内就可迅速回升到10%以上。为了避免引起大的震荡,宏观调控应力求使经济增长率的下移成为一个逐步渐进的过程,也就是使潜在经济增长率的下移平滑化。
特别是结合城镇化的发展,提高医疗、教育、住房方面的投资和消费,解决人民群众生活中最关切的问题。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增长与波动的前9轮回升中,大多都是强回升。
总之,要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形成一个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使市场预期恢复起来,使整个经济的发展活跃起来。这里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我们不应再走强回升的老路。经济蛋糕做大了,不一定就能分好;但如果没有蛋糕的适度做大,也就更难去分好蛋糕。